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护唐风流 > 第一百七十三章 耐人寻味

第一百七十三章 耐人寻味(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军大胜的消息对吐蕃人还是有非常大的刺激的,特别是我大军的快速打击能力,而且这路大军现在已经移师回京了,数十万大军,随时可以调往西北一线,与吐蕃人交战。

刘逸到现在有一点点认可了朝廷做出的决定,吐蕃人的威胁还真不是一般的大,但也有些过头了,至少北面的残局没有好好收拾,肯定埋下隐患的。

只听李治继续说:“参加这次战役的诸将,在裴尚书的指挥下,皆奋勇作战,特别是检校千牛卫中郎将刘逸,以两千人之力全歼两千突厥人,已方仅损百来人,再率这两千余疲惫之师,长途奔袭数百里,在众军之前率先发动对突厥人的攻击,以两千人之力突袭阿史德奉职所领的十数万人,造成突厥人的溃乱,为尽歼这部突厥叛众立下最大的功劳…”

皇帝当殿将刘逸的光辉事迹讲出来,在武将队列中站列的刘逸有些猝不及防,不知道自己要不要站出去应对,这时刘逸也看到了,几乎殿内所有的大臣都向他投过来目光,只是各人目光含义各不相同。

刘逸也是看到了站在前面裴行俭透过人头间隙看过来的目光,那目光中有示意他出列的意思,刘逸也马上出列。

“众爱卿平身!”看上去精神还算不错的李治清清喉,以手示意百官平身。

一时间,数百人站立的含元殿内,没有一点杂音发出来,只有李治那不能算深沉的声音在回响。

刘逸站在很后面,看不清殿前的情况,也看不清前面有哪些人站着,只得用心地听着。

“安北的突厥部落趁我安西起乱时候,也跟着叛我大唐,朕和皇后忍无可忍,在上一年,派大军进剿,却败于叛军之手,所幸朝廷再举大军进剿,”李治说着站起了身,踱了几步,“由礼部裴尚书所领的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将突厥人的叛乱平息了,这乃朕之幸,大唐之幸,此一战,将我大唐军队的战力发挥到了极致,大唐的兵威震天下…连原本寇边的吐蕃人,都慑于我这般空前的大胜,而不敢再犯我边州!”

刘逸在回长安后,也是通过刘迈的口了解到,这次吐蕃还真不是以兵势威胁,是实实在在的犯我边州。在河源一带,吐蕃人举数万大军对我边军发动攻击,已经升任左武卫将军的黑齿常之领兵出击,击败进犯的吐蕃人,歼敌数千,吐蕃人遭败,只得退却,朝廷也因此提升黑齿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总揽河源一带的军务。

“陛下,娘娘,末将所立之功,皆是在裴大总管布署之下完成的,”刘逸说着大步上殿,作礼奏道“此战的胜利是大总管布置周密,调度诸军有方,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尽歼反叛的突厥人,要论功,主要是裴大总管之功!”

“刘将军不必过谦,你立下的功劳朕自有数,一会朕和娘娘自有重赏!”李治挥挥手说道。

“多谢陛下和娘娘圣恩!”刘逸只得拜谢,退回班列中。

李治清清喉咙,继续说道:“此战之前,裴爱卿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周密,集我大军兵力占优之势,分兵攻击各部突厥人,全歼阿史德奉职部,逼降阿史那泥熟匐部,将阿史德温傅部大部歼灭,并擒阿史德奉职,裴爱卿所立的战功非以往可比,朕是异常的惊叹,此次出征的所有将领,朕和皇后娘娘皆有重赏,裴爱卿居功至伟,朕决定…”

黑齿常之上奏朝廷,因为河源地处要冲,奏请朝廷增兵戍守,朝廷也应允了黑齿常之的要求,增派了数千兵卒,再令从安北归来的一部也往河源一带。我军士增加了,防守的能力得到了增强,但因河源一带离鄯州距离较远,各种粮草资质运送非常的艰难,于是黑齿常之在河源一带增设烽火台戍守点七十余处,并在奏请朝廷同意后,发动军卒开屯田五千余顷,以提供足够的供戍边将士所需的粮食贮备。

因黑齿常之青海至河源一带的有效布署,吐蕃人无机可趁,在遭败后也不敢轻易出兵攻击我军驻守之地,再加上已经听闻安北的大军撤回,数万大军驰援青海一线,领军的论钦陵被迫退回到青海西北一带。

青海一带的情况如今还算稳定,但更南边的剑南一带,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吐蕃侵犯河源之前,朝廷在剑南一带招募勇士,并在茂州西南修筑安戎城,试图用它来阻断吐蕃通往诸蛮的道路。在我安戎城刚筑好不久,吐蕃就用当地的生羌人为向导,绕山路潜入城,攻陷了我安戎城,并驻兵镇守,安戎城失陷后,西洱一带也就是后世云南一带的诸蛮部落都投降了吐蕃。

吐蕃人在攻击河源与西南一带的同时,还对安西一带用兵,攻击我龟兹、疏勒等安西四镇,所幸检校安西都护王方翼领军有方,以劣势兵力数次击败了吐蕃人的进犯。

这次我大唐军队在安北一带,以非常迅速的手段就平息了突厥人的叛乱,数十万突厥人被歼灭和被擒获,此战大大地震慑地吐蕃人,吐蕃人在得知消息后,没有再敢用兵,在安西、青海河源、剑南一带集结的兵力,也都已经后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