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天赐风流 > 第三章 靖难之师13

第三章 靖难之师13(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景隆率明军把北平围得铁桶一般,在九门筑垒,然后分兵三路:一军攻打北平九门;一军攻打通州;自己则驻扎北平城东郑村坝,坐阵指挥。

明军先是用随军带来的攻城火炮轰击北平城墙,想在墙上打开一个缺口,但是北平城是数朝京都,加之燕王起兵以来早有准备,已经是深沟高垒,城墙坚固,明军收效盛微,随即放弃,又重新用起了传统的攻城战。北平仅只一城,方圆不过数十里,五十万明军难以施展,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面的队伍有力用不上,只能在一边干着急,却是没有一点办法。对这种情况李景隆也是无可奈何,只能眼看着数十万将士闲置于城下。

在五十万明军狂攻之下,北平燕军奋起反抗,不旦是军队全投入到守城,城中百姓也纷纷相助。由上官柔、秦雪情、百里冰相陪,徐王妃亲率龙凤会鸾凤堂女兵们登城,在她们的带动下,平日里大门不出的妇女们也都到了城上,向城下投掷石块瓦片,帮助守城,这一段故事日后这成为奇闻为人们所乐道。

小燕王朱高炽率领的守军在一次次击退明军攻势的同时,并没有一味死守。由上官柔、秦雪情、百里冰三女带领龙凤会中武功高强的属下组成的游动小队,每每借着夜色骚扰各路围城的明军,出其不意下,居然有几个明将死于她们手下,弄得明军白天攻城,夜里防袭,人人精疲力竭,个个心神不宁,士气受到很大打击。这一切自然是孟飞龙与几个妻子事先作下的安排,她们的行动有力地配合了北平的城防,事后朱棣及众将赞不绝口,极为佩服。

虽然燕军想尽了一切的办法,但是明军毕竟人多势众,势气正旺,其中攻击北平丽正门的一支明军战斗力很强,明朝都督瞿能奋勇当先,在他两个儿子的帮助下,率精骑一千多,混乱中杀入张掖门,锐不可当。

孟飞龙神情坚决地道:“山海关明军本来便是听从兵部命令,接应李景隆北征大军,他们并没有主动进攻的决心,这从永平城外尚未修成的垒营就能见出来,因此他们并不可怕,但是如果我们攻城歼灭他们,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困兽犹斗,况且是人?李景隆如果听闻我们增援永平,必然日夜兼程,赶往北平,五十万大军非同儿戏,高炽那里压力会很大。时不我待,我们拖不起的。”

朱棣轻轻点头,力排众议,吩咐道:“一切按飞龙的计划行事吧。”

大军与永平城中燕军合兵一处,重新修整了对山海关明军的布防后,按着孟飞龙的计划,张玉、朱能各帅燕军一部佯装声势,假意回援北平,其余力量则由朱棣与孟飞龙统领,借着夜色向北急行。

大军已经出发,朱棣却象没事人一样坐在书房,让人准备笔墨纸砚。孟飞龙很是不解地问:“大哥,这时候你还有兴致作文不成?”

朱棣轻轻一笑,道:“飞龙以为不成么?”

孟飞龙乐道:“大哥如能有曹子建七步成诗的功夫也就罢了,如果是十年成一文那还是算了。”

朱棣笑道:“二弟对吴高这个人还是不够了解。此人战斗之中虽然常常怯阵,但是行事缜密,极善守城,有他留在这里对我们是个心腹大患。大家稍等片刻,待我修书一封,除去这个隐患。”

在众人将信将疑之中,朱棣给吴高的信已经写成。信中盛赞吴高作战有方、为人厚道,颇有欣赏之意。书信送进山海关,后来为建文帝闻知,果然下诏削夺吴高的侯爵,远调广西安置,只令明将杨文守卫辽东。杨文懦弱,不及吴高太多,于是北平北线再不对燕军形成威胁,孟飞龙等人对朱棣便是佩服不已。这些都是后话。

李景隆听说朱棣本人自率军队增援永平,心中大喜,连忙率明军进渡卢沟桥,直逼北平。

大军行到卢沟桥上,桥头却无燕兵把守,李景隆沾沾自喜,向身后众将言道:“诸位请看,北平抬眼可见,此桥却不派兵把守,可见燕兵畏我军威,已无斗志,我等不费吹灰之力,大功得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