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时代之巅 > 第2850章 驱动力是有利可图

第2850章 驱动力是有利可图(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国内类似紫微星、BAT这样的一线大厂里,不考虑大批量的复制粘贴的那些代码,自主写出来的一行代码,成本大概是34美元。

这是公司支付的成本。

真正员工到手的,可能也就是2美元。

另外,开源社区里的开源项目有许许多多,开发者可以去挑选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擅长的参与进去,在公司里工作,却没什么选择权。有选择权,一天说不定可以写100行有效代码,没选择权,可能连50行都写不上。

这么算下来,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零花钱的收益,也是自身劳动成果的价值体现。

尤其更重要的一点,这个世界上发达国家只是少数,大部分的地方经济收入都不高。即便是很多有才能的人,受困于客观环境,也很难赚到什么大钱。

在一些高收入群体眼里的零花钱,对这些人来说却可以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收入补贴。

现代社会里,商业化才能形成规模化。

有利可图才有驱动力。

陆器道:“对,包括国内也是这样,有很多程序员的工资很低,甚至国内因为工程师数量过于庞大,很多工程师很难获得与其匹配的工作。能够参与开源项目,赚一些外快,这笔收入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变他们的生活。”

“嗯,国内在标准化流水线化的培养IT工程师。”

果然,陆器接下来就阐述了类似的观点,“在南美、中北美、印度、中南亚,都有很多IT工程师,可他们的收入都极低,同比的收入连硅谷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如果是开源项目,就更低了。”

“有数据吗?”

“在硅谷,互联网公司为一行代码支付的价格,可以达到20美元。可是开源就不一样了,没有社会保险、没有公司福利、没有管理成本,甚至不需要为无效工作买单,直接以结果计费。可以采取奖金制,为开源项目做出实质贡献了,才能拿到钱;没做出贡献,就没有奖金。一行代码的成本可以压缩到1美元以内。”

“1美元,也挺高了吧?不比国内少多少了!”

周不器隐约记得郭鹏飞谈过代码成本的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