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963 太祖往事3

五代十国往事 第963 太祖往事3(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时间一久,陶毂沉不住气了,就指使自己的党羽在赵匡胤面前扇风敲打。某日,陶毂党羽伺机向赵匡胤赞美陶毂,说陶毂同志久居翰林,从后周到本朝,很多诏书都是他起草的,文采奕奕而又劳苦功高啊!

赵匡胤冷冷一笑,说道:“公文都有模板,翰林学士所谓的起草诏书,不过是拿来之前的模板,稍微改几个人名而已,也就是民间所谓的依葫芦画瓢,算什么功劳?”

陶毂听说后,在愤怒的支配下干了一件不知死活的事,他竟然在翰林院的墙上题写了一首诗:

“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陶毂又断送了张昭远的仕途。

宋初的文官一哥由“周三相”变成了赵普,舅舅魏仁浦失势,于是陶毂又转而跪舔赵普。巧了,赵普也讨厌窦仪,这可给了陶毂机会,陶毂更加肆无忌惮地打压窦仪。其实赵匡胤一直想拜窦仪为宰相,由于陶毂坚持不懈地诋毁等原因,窦仪到死都没能拜相。

乾德四年(966)窦仪病逝。赵匡胤悲伤不已,仰天长叹:“天何夺我窦仪之速也!”

赵匡胤对窦仪越是惋惜追悔,就对陶毂越加反感。968年3月,科举考试成绩出炉,知贡举王佑放出进士及第者共十人,其中排名第六的是陶毂的儿子陶邴。次日,乖巧伶俐的陶毂特来向赵匡胤致谢。

不料赵匡胤却把眉头一皱,对左右人说道:“我听说陶毂教子无方,他那不学无术的犬子,还能进士及第?闹呢?”当即给中书省下达临时任务,让他们安排复试,查一下有无走后门、托关系、打招呼等不良现象。

有资料粗略地介绍说这是陶毂的自嘲诗,肤浅了,如果要上纲上线的话,他这是指斥乘舆,也就是讽刺朝廷、辱骂皇上。诗的意思很简单,大意就是当官不必非要有才学,反正能照葫芦画瓢就行。如果翻译成德云版的,那就是给张饼,狗都能干。所以史书上说他的这首诗“语颇怨望”。

赵匡胤非常生气,“遂决意不用”,陶毂终于把自己的仕途葬送了。

当然,出访南唐时,被韩熙载用美人计整蛊,也被认为是陶毂不得重用的原因之一。

自以为是、道德败坏、势利眼、爱装叉……总之,陶毂是典型的有才无德,这种人可近,但不可亲;可宠,但不可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复试结果出来,人家陶邴是真才实学,再次达到及第的标准。

这应该是一个令人高兴的结果,然而赵匡胤却显得有些不甘和失落,甚至是愤怒,下诏说科举取士要公平公开公正,不能徇私舞弊;各级官员更要督促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如有舞弊现象,必一查到底;从今往后,凡官员子弟参加科举的,中书省必须进行复试,重点监管!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赵匡胤的歧视,贿赂考官走后门这事儿,陶毂是有前科的。陶毂曾帮儿子陶鄑“打招呼”,陶鄑文章不通,根本不达标,但因有个好爹而顺利通过了能力测试,很快就被人告发,两位主要负责人被贬官外放,陶毂也被罚俸两月。那一次是公务员的内部能力测试,非科举考试,所以处罚力度较轻。

所以当看到陶毂的另一个儿子金榜题名时,赵匡胤才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一定是陶毂又犯了老毛病。

史籍用三个字说明了赵匡胤对陶毂的态度,“素薄之”,厌恶他不是一天两天了。赵匡胤当然清楚陶毂对相位的无限渴望,但这种寡廉鲜耻、卑鄙龌龊的小人又怎配做宰相?每当谈及宰相人选,赵匡胤总会将陶毂第一个PASS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