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骗了康熙 > 第九十四章 四爷的惦记

第九十四章 四爷的惦记(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考舍里臭得吃不下干粮,被蚊子咬得浑身发痒,热得睡不着觉,黑眼圈的人越多,对玉柱就越有利。

厚积而薄发,准备异常充分的玉柱,休息足了之后,开始动笔答题。

五年寒窗,一千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玉柱一直在闭门苦读。

有汤炳、秦本初和何子昌三位名师开的小灶,不夸张的说,他啥题没有做过?

就说今日的这几道四书和五经题吧,三分之一被秦本初料中了,三分之一被汤炳猜对了,剩下的三分之一,何子昌给的小册子里都有详细的解说。

“热死了,扇子忘了呀。”

此时此刻,玉柱是真心感激汤炳在考前的魔鬼式训练,嘿嘿,他是啥都准备好了。

玉柱躺在木板上,翘起了二郎腿,一边摇着大蒲扇子,一边有些幸灾乐祸的想头。

别省的乡试,都是三十取一的录取比例。而顺天府的乡试,从来都是二十取一的中榜比例。

原因嘛,照顾权贵子弟也!

现在,刷题的妙用,彻底的显露无遗。

因为啥呢?好文章,不仅仅是辞藻华丽,还需要千锤百炼,才能通达凝练,妙到毫巅。

只要猜对了考试的范围,类似这种经过事先千锤百炼的好文章,只须稍加修改,就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何子昌的小册子里,写得很清楚。绝大部分的江南状元,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出绝妙的佳文和策问,皆是提前猜中了考题也。

所以,总有权贵利用手里的特权,干出冒籍参加顺天府乡试的恶事来。

没办法,谁叫顺天府的乡试,录取率格外的高呢?

本次乡试,共有两千多名生员参考,这就意味着,会产生一百名出头的举人。

据汤炳所言,因为考前的准备不充分,导致无法正常发挥出应有水平的考生,可谓是比比皆是。

很多知名的大才子落榜,大多是因为了这个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