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骗了康熙 > 第334章 玉半城

第334章 玉半城(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见礼已毕,玉柱正要迈步进门,就听跪在门前的女东家,颤声说:“玉帅,请恕草民抖胆进一言。”

乾隆朝,徽班进京后,知名的戏班子,纷纷下榻于八大胡同中的韩家潭、百顺胡同一带。

此后,四喜、春台等戏班也跟着相继来京,分别下榻于八大胡同之百顺胡同、陕西巷和李铁拐斜街。

所以,京城里的旗人们,有句俗语: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

马车进了胭脂胡同之后,玉柱听见绵绵不绝的丝竹之声,这才意识到,翠喜苑恐怕不仅仅是姬院那么简单。

翠喜苑的门口,孙承运和塞勒并肩站着,笑脸相迎。

只有脑子进了水的傻蛋,才敢拦下顶头上司的马车。

以前,玉柱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宵禁制度。

如今,检查宵禁,已是玉柱的正经职责了。

屁股决定脑袋,所以,玉柱再看宵禁的布置,就带了几许挑剔了。

京城里的宵禁,主要是以控制街道口为主。

玉柱下车后,就见,门前两侧,跪满了人。

“姐夫。”玉柱没看地上跪着的人,径直抱拳拱手,和塞勒打招呼。

塞勒见玉柱头一个就和他打招呼,心下极为受用,不由眉花眼笑的说:“老孙,我怎么说来着,玉柱弟弟就是仁义。”

孙承运何等人精,他自然不会去戳破塞勒的装腔作势,打了个哈哈,就敷衍了过去。

是不是真正的自己人,岂能光看表面上的工夫?

说白,就是用木栅栏,堵死了主要是交叉街口,不许自由通行。

“翠喜苑”,位于正阳门外,大栅栏附近的胭脂胡同里。

清末民初之时,这附近有个响亮的名字: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在乾隆朝的中后期开始兴起,到了清末与民国期间终成“盛名”。

客观的说,八大胡同的兴盛,和两件大事有关:其一,乾隆禁止内城开姬院,各大姬院被迫搬迁去大栅栏附近;其二,徽班进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