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明破晓 > 第675章 明确的未来(二)

第675章 明确的未来(二)(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而沙赫特利用还债后得到的美元借款额度,借走了美元,继续购买原材料和美国技术,提升了德国的技术水平与工业产能。这个看似谦卑的“还债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变成了德国在美国身上插了几根管子不停吸血。

要是这么不停的发展下去,等德国“还清了欠美国的钱”,美国只怕失业率得到30%。所以美国国务卿赫尔才会大骂“沙赫特完全不值得信赖!”并且中断了这个还债协议。而德国正好利用美国中断还债协议,停止向美国还债。

沙赫特不认为这是自己的成功,他对此其实很忧虑。因为德国正在急功近利的操作下,逐渐被切断了与欧美市场的关系。现在德国还能维持的,其实是传统的贸易关系。

虽然知道自己对中国的评价很可能会引发希特勒的不满,但是沙赫特也顾不上避嫌,他坦率的讲述起这两年的尝试,“元首,我们始终没办法打开与中国的官方贸易,使得我们无法从中国市场获得足够的收益……”

“不用再说了!”希特勒打断了沙赫特的话。何锐对德国降低外交关系,等于是表明何锐希望德国换政府。纳粹已经完全掌握了德国政权,自然不可能下台。所以两国已经没有官方的友好接触。纳粹党不是没有尝试过,譬如国人人权组织,就是纳粹党希望的一个突破口,结果中国官方把这个口子也给封死。

“元首,现在已经到了该缩减债务规模的阶段。我在最新的年度经济总结报告中列出了这方面的数据,已经有超过30万名技术女工重回工厂,未来技术岗位数量还在继续增加。与国内产能对比,德国已经竭尽全力开发外部市场,短期内可以开发的所有市场都已经饱和,现在缩减债务规模,可以为偿还债务做准备。”

希特勒看过沙赫特提交的报告。按照沙赫特的经济理论,的确应该如此。但现在德国的经济规模依旧没能达到希特勒希望的规模。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德国必须拥有击败法国的实力,才能算是达成目标。原本希特勒也认为,按照沙赫特的经济计划,加上德国远超法国的军事传统,有可能在第一个4年计划完成的时候,达成这个目标。

可沙赫特在某种程度上让希特勒失望了,希特勒平静的答道:“沙赫特博士,我认为德国的发展并没有能充分发挥出德国人民应有的力量。”

沙赫特感觉从车窗缝隙中吹进来的冬日寒风格外的冷。从33年初到现在的35年12月,大概过去了3年。在过去三年中,沙赫特竭尽全力,堵上了自己的政治信用,为德国谈成了非常多的商业合同。在这三年中,沙赫特也亲眼看到了纳粹德国的高速发展。由于纳粹党有其他德国政党不具备的基层组织力,德国人民完成了难以想象的经济奇迹。而希特勒指责沙赫特的话,却透露出不满。按照德国魏玛时代的传统,沙赫特听到这话后,就该考虑辞职。或者乖乖的听从希特勒往后的所有命令。

想到自己的努力,沙赫特还不想放弃,他答道:“元首,投资规模已经到了极限。继续这么投资下去,就是单纯的支出,不再会有收益。国有化并不会起到想象中的结果,因为国有化并不会凭空产生利润。真正的利润是通过产业升级,生产效率提高而产生。只是增加订单,与利润提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那些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完全是单纯的商业活动。便是这样的企业,也是遭到了实际上的歧视性待遇。除非德国把最高技术的企业与中国合作,否则就没有空间。而希特勒哪里肯这么做?

此时,希特勒的汽车行驶到了第一个下高速的路口。车辆转弯,驶下了高速公路。也让希特勒有机会停下这次谈话。这并非希特勒第一次上高速公路,也就没必要非得从头开到尾。很快,汽车就上了返回柏林的道路,这些老旧道路比较颠簸,尤其是修建高速公路的物资得靠这些老道路来运输,在各种重压下,路面损坏严重。此时还没来得及修补。这些颠簸让交谈更加顺理成章的停顿下来。

等汽车回到了比较平坦的道路上,希特勒也继续谈起了经济问题。但希特勒这次并没有再批评沙赫特不够努力,而是专心的听起沙赫特对即将结束的第一个四年计划的看法。

最近的美国国务卿赫尔公开说,“沙赫特完全不值得信赖!”因为沙赫特搞了一个小把戏,就是用德国的工业品作为偿债手段,向美国和英国“还债”。由于美国非常想收回借给德国的钱,就接受了这个方案。

沙赫特则通过“还债”,在美国获得了贷款的额度。便借了美元购买美国的技术,以及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原材料。最初美国人没能反应过来,但是搞了一年之后,美国终于回过味来。沙赫特施展的诡计很巧妙,对美国的伤害也很直接。

美国人想收回的是美元,如果德国提供不了美元,也可以用德国的资产还债。可沙赫特这么一搞,美国人只是拿到了大量质量超过美国同类商品的德国商品。美国搞了罗斯福新政之后,美国国内失业率依旧保持在15左右。美国政府拿到这么一大批德国商品,它也卖不到其他国家,只能在美国过内销售。这么以来,等于是德国商品抢夺了美国国内市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