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臣权 > 202 胡惟庸的自省

202 胡惟庸的自省(第4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看来自己真的小看了那个驸马都尉,更是小看了我们的皇帝陛下,说不定庞煌的奏章,就是皇上授意写就的,为的是又要进一步削弱自己的权柄了。

难道自己真的一动都不动,任凭皇上把自己这个丞相的权柄削成空架子吗?

不由自主的摇摇头,胡惟庸冷笑着将杯中的凉茶一饮而尽。对刚刚敲门而入的中书舍人陈坤说道:“皇上今天发下的两封奏折,全部按照圣意照发下去,另外,用最快的方式,召驸马都尉庞煌进京!同时让北平布政使刘忠上书自辩。”

“那刚才所议,不是说要御史台和给事中们联合驳回陛下的决议吗?”陈坤本来就是拿着中书省刚才的商议结果等待胡惟庸的签名画押,但是却听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不由诧异的问道。

“方才的决议,是右丞相汪大人的看法,本官的看法,就是按照皇上的意思去执行,就这样办,你下去吧。”

与此同时,所有奏章都不能直接呈给皇帝,什么东西能让皇帝看到什么东西不能让皇帝看到,都由中书省来决定。这,就是丞相制度最大的权力所在。

通政使司的成立,宣告了皇帝改变旧有制度的决心,给胡惟庸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胡惟庸不是笨蛋,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逐渐意识到了皇上不会允许丞相再有以往的大权。

先前废除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原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给设立通政使司铺路,这下将最能谋私的“奏事不许隔越中书”的老规矩改了,以后自己的ri子怕是不好过了……。

制度虽然改变,但旧的习惯一时很难完全扭转,何况虽然成立了通政使司,但丞相制度并没有消失。通政使司收上来的奏章还是要送到中书省。

皇帝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长久的出现,今年年初,又在朝堂上说:“做皇帝的人深居独处,能明见万里,主要是由于他兼听广览,了解民情。胡元之世,政令都出于中书省,凡事必先关报中书,然后才奏闻给皇帝,元朝又多昏君,所以民情不通,以至大乱。这是我们要深以为诫的。”于是下诏,诸司奏事勿关白中书省,直接奏报皇帝。

陈坤一呆,中书省对于皇上的意思,同时出现两种声音,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至少胡丞相掌权以来,这是头一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不敢多问,怀着满腹的疑惑,陈坤只好退下,按照胡惟庸的意思去办事了。(未完待续。)

这一下对于丞相权力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从根本上动摇了丞相专权的基础。

胡惟庸之所以这些年能够左右逢源,chun风得意,靠的就是旧制“奏事不许隔越中书”,这个制度方便他扣压奏章,欺下瞒上。六部长官本来有事情都是通过中书省和皇帝联系,但这个诏书使六部直接和朱元璋联系上了,若果真如此,则宰相的权力就会被完全架空。

扳倒那么多政敌,好不容易从大明立国初年的地方小官爬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位置上,还没怎么好好享受呢,就眼睁睁地被皇帝一点一点削弱手中的权力,这是胡惟庸所不能接受的。

而如今,皇上又将一个弹劾刘忠的奏章转到中书省,让他们商议,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刘忠的事情,要爆发,在去年伪钞出现的时候,就该爆发了。

但是皇上那时候选择了沉默,或者说是选择了换取自己对于分封藩王和成立通政司沉默的筹码,但是为什么到了此时此刻,皇上却是又要旧调重弹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