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松山迷情 > 第二四章、鱿鱼和凤抄手

第二四章、鱿鱼和凤抄手(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可见孟达还真是个讲情义的人,但是他那样做,曹丕怎么想呢?曹丕不会干吧?”任洁有点打抱不平。</dd>

“岂止不公道,”艾蕾见任洁来了兴趣,她的兴趣也上来了,她接过朱一民的话题继续说道:“他简直就是把孟达逼上了绝路,孟达有功之臣一再受到冷落,必然心生消极情绪,后来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又被围麦城时,派人向孟达、刘封求救,孟、封二人对刘备的猜忌和不公道都有意见,便一致决定见死不救,由于没有救兵,关老爷终被潘璋、朱然、马忠等名不见经传之辈所获,遭孙吴杀害。”

“遭报应了,这是刘备酿成的苦果。”任洁说。

“关羽死后,刘备命人立即捉拿孟、封,又险些酿成内斗大祸,全靠孔明献计,采取分而击之的办法,假意升任二人为郡守,将两人分开,然后擒拿。于是刘封被调到绵竹。孟达的好友彭羕得知此事,遣心腹之人驰报孟达。也是孟达运气不好,使者刚出南门,就被马超手下捉住,彭羕被赐死狱中。”

“以后又怎么样了呢?”任洁问。

“以后哇,”朱一民说:“孟达无奈,只好背叛刘备而降曹丕。孟达出逃时,仅率四千家眷亲兵,还留书给刘备: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为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由此可见孟达内心的酸楚与无奈。”

“不错,刘封是被刘备杀了,但是那另有原因。”朱一民说:“刘备杀刘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刘备对刘封不发兵救关羽,致使关羽败走麦城怀恨在心。刘封临死之际说道,悔不听孟达之言,刘备为之涕泣。”

艾蕾接着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说的,刘封为人刚猛,担心以后后主难以制服,故赐死刘封。”

“对对对,这样看来,刘备杀之也是不得已,有不忍之心。其实刘封的死,也是这人不能明辨大局,未能及时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断所导致的,刘封是个不甚明智的人。”朱一民说。

“我明白了,”任洁接口道:“其实刘封的处境很尴尬,历史上的刘封在阿斗出生之前,就被刘备认为干儿子了,记得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也有这个问题,先是还没儿子的时候过继了一个养子,后来自己又生了儿子,养子的处境就很尴尬,后来也叛变了。”

“正统观念太重了呗,刘备先认的刘封,后生的刘禅,谁接老爸的位啊?多么高难度的选择题呀!”艾蕾笑着说。

“那孟达背叛刘备以后又怎么样呢?”还是任洁发问。

“到了曹丕那里,孟达的待遇就大不相同了,曹丕对孟达非常热情,加封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守襄阳、樊城,真是加官进爵,还从深山住进了大城市襄阳。”

“怪不得现在社会上特别是企业的人才都热衷于跳槽,可能是受到了孟达的启发,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你看这孟达炒了刘备的鱿鱼,一下就风光多了。”任洁调侃地说。

“孟达虽然热衷于跳槽,但他并不是一个无情无意的人,严格说来,他跳槽是刘备逼的。后来,曹丕起五路人马伐蜀,其中一路就是孟达。曹丕令孟达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令曹真为大都督,领兵十万。从统兵数量看,孟达此时与大都督曹真带兵一样多,曹丕待孟达确实不薄。”艾蕾不无伤感地说。

“就像彭羕以死相救孟达一样,孟达也很重兄弟情义,孟达十万大军正在大举侵蜀的时候,孔明派人伪作蜀臣李严的一封信给孟达,孟达的十万大军就偃旗息鼓,没有了动静。在新主与旧情之间,他左右为难,最后选择了称病不出。”

“所以,刘封对关羽见死不救只是造成了刘备杀刘封的口实,而且诸葛亮将来毫无疑问会拥护嫡子的,不然的话,刘封当皇帝肯定要杀死诸葛亮,诸葛亮当然也要对刘封落井下石啊,刘封不死才怪呢!”朱一民说。

“我明白了刘封的死是有内在原因的,但是死前他为什么说‘悔不听孟达之言’呢?孟达曾对他说过什么吗?”任洁问。

“当然说过啊!”朱一民说:“《三国志·刘封传》中记录了孟达劝降刘封时的书信。达与封书曰:‘古人有言:疏不间亲,新不加旧。此谓上明下直,谗慝不行也。若乃权君谲主,贤父慈亲,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种、商、白起、孝己、伯奇,皆其类也。其所以然,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也。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虽忠臣不能移于君,孝子不能变之于父者也。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故申生、卫伋、御寇、楚建禀受形之气,当嗣立之正,而犹如此。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间也。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如使申生从子舆之言,必为太伯;卫伋听其弟之谋,无彰父之讥也。且小白出奔,入而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复。自古有之,非独今也。’夫智贵免祸,明尚夙达,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疑生于外矣;虑定则心固,疑生则心惧,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私怨人情,不能不见,恐左右必有以间于汉中王矣。然则疑成怨间,其发若践机耳。今足下在远,尚可假息一时;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昔微子去殷,智果别族,违难背祸,犹皆如斯。今足下弃父母而为人后,非礼也;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见正不从而疑之,非义也。自号为丈夫,为此三者,何所贵乎?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正纲纪,不为弃旧也;怒不致乱,以免危亡,不以徒行也。加陛下新受禅命,虚心侧席,以德怀远,若足下翻然内向,非但与仆为伦,受三百户封,继统罗国而已,当更剖符大邦,为始封之君。陛下大军,金鼓以震,当转都宛、邓;若二敌不平,军无还期。足下宜因此时早定良计。《易》有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行矣。今足下勉。而刘封觉得自己是刘备的干儿子,没有背叛干老子。”

“所以后来干老子要杀干儿子的时候,干儿子才醒悟过来,有‘悔不听孟达之言’的感慨,可惜为时已晚。”艾蕾说。

“刘备不是号称大仁大义吗?啷个处事不公道呃?我总觉得他杀刘封是不仁不义,对孟达的态度是不公道。”任洁又忍不忿忿地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