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黄河生死书 > 黄河生死书 第163节

黄河生死书 第163节(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剪纸娃娃,顾名思义就是用纸剪的娃娃,但如果用于巫术,远非如此简单。

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元朝时期,说的是一个道士,姓王,哪里人就不知道了,以算命打卦为生,他那两把刷子,也就跟现今都市公园附近摆地摊的老大爷老婆婆似的,水平有限的很,算卦不叫算卦叫用嘴忽悠,最会察言观色,专挑别人喜欢听的话说,走南闯北生意还不错,只要他一摆摊,就有不少人过去围观,听他在那里瞎掰,但他说的那些词儿跟现今星座物语似的,说对吧不对,说不对吧也有点道理,倒颇有点生活哲学的意思。

这一天他照例摆摊,又照例有人过去围观,有一个李秀才路过,见人多就过去凑热闹,在那里听了半天,觉得这道士水平也就跟隔壁王大爷似的,是个水货,于是嘿嘿笑了一声,说了句就这两把刷子也出来忽悠,真丢人。

他说完那话就走了,没想到祸从口出,这一句话就差点要了他的小命。

王道士这人生的尖嘴猴腮,一脸的狡诈,是一个心眼比针眼还小的人,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奉承,却听不得别人说风凉话,他听秀才嘲笑了他那么一句,顿时怀恨在心,偷偷打听了李秀才的居住地,然后在当晚亥时时悄悄来到了李秀才庄园外的一个树林里。

我说,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可能是因为捏泥娃娃比较费时费事,而且有着技术含量,又不能戴在头上满大街晃悠,所以在民间不能普及,这才用纸人代替了泥娃娃吧。

我见两人听的认真,顿了下继续说道,剪纸符号,代表了一个“天地人”之间交流的平台,所以剪纸巫术拥有沟通鬼神的能力,其用途比咱们提到的“扎纸人”范围要宽泛的多,它的本质是人企图借助超自然神秘力量,逆天改命,是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风俗习惯,当然,也有用剪纸巫术用来害人的。

我要讲的剪纸娃娃,就分很多种,当然我给它们分了类,主要两大类,一大类是福娃,一大类是祸娃。

曹有为笑道,福娃?祸娃?当真奇特,快说来听听。

我呵呵一笑道,剪纸娃娃主要的功能就是人民用其祈福避凶,所以在民间流传的大部分剪纸娃娃都属于福娃。诸如招魂娃娃、送病娃娃、祈福娃娃、祈天纸娃、抓髻娃娃、送子喜娃(结婚贴在屋里的纸剪喜娃)等等都带有祈福去凶的色彩,所以统称为福娃。

提起这个树林,也是个凶恶之地,是专门用来埋葬那些死了不能入祖坟的“亡人”。

在过去有这么个讲究,夭折的儿童、死去的光棍、未出嫁的女子、自杀的人、横死的人都不能埋进祖坟。

现在可没这说法了,死人就是死人,死的再蹊跷也是死人,活着不平等,死了再不平等,那他娘的可真没天理了。

过去可不一样,他们认为横死者、夭亡者如果埋入祖坟对家族运势不利,所以不能入祖坟。还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虽然未嫁,但也是别人的人,胳膊向外拐脸朝外所以祖宗不收,这可是重男轻女的心理在作怪。

至于祸娃,就比较邪恶了,一般被邪恶的巫师掌控,用来害人。

我要讲的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祸娃红线奴”的故事。

第五章 剪纸人(上)

我所得的古本《剪纸鬼话》上所记载的“剪纸娃娃”种类繁多,但总结起来只有两类,一类是带有祈福去凶性质的福娃,流行于普罗大众之间。另一类是带有邪恶性质的祸娃,一般被邪恶巫师掌控用来害人。

不过,剪纸之福祸两娃,乃本人的一种概括之词,民间并没有这个说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