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黄河生死书 > 黄河生死书 第233节

黄河生死书 第233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所以有了酷刑。

商鞅这家伙就提倡酷刑出了名的。

秦始皇用酷刑得了天下,但却又用酷刑失去了天下。

这个酷刑在打天下的时候叫严厉的纪律,可是治理天下的时候就不是一套好的办法了。

治理天下至少要有仁德吧,你没有仁德你做做样子总可以吧,但他连样子都不做,不做不说,还禁止民间评论国家大事,所以就来了一手焚书坑儒。

秦始皇是不是觉得愚民好治理?

愚民确实好治理,但是这个“愚”却不是愚昧的意思,而是说让人回归到质朴,找回淳朴的天性,人民的天性朴素,敦厚,自然是好治理。

不过呢,这个淳朴的天性,在上古时期发明了丝竹管弦美酒舞蹈之后,就开始丧失了,人的本性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娱乐生活中一步步废掉的。

三皇治世,遵道。

五帝治世,用德。

可叹,可悲。

他烧掉了春秋战国那些国家内部的存书,到底有多少?

没人知道!

不过,他造成的损失极为巨大,文化在他手里裂了一个大口子,很多书籍我们只能听传说的份了,什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后世一概见不到影子了。

可以这么说,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秦始皇是首屈一指的千古罪人。(当然,这里秦始皇只是“毁书”的一个代表,在他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删书毁书的人大有人在,孔子就是一个重要的代表,在他手上毁掉的书不计其数,辩证来看,当时那个时期或许是对的,但是,目前来看,没给我们后代留下点资料,却又是罪过了。像《三坟》这类的书就是毁在孔子手里的,更有一些神话传说等等)

随后,道德废,有礼仪仁义。

有礼仪仁义的朝代我估计就是夏商西周。

西周之后,礼仪仁义也没了。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们提倡这个提倡那个,这个要仁爱那个要兼爱的,总之他们不缺钙倒缺爱,缺啥提倡啥,于是乎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

但是战国那个时候,道德败坏的可不像话了,四处都是耍心机的人,就算再怎么提倡这个那个的也不能挽救道德破败的局面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