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黄河生死书 > 黄河生死书 第295节

黄河生死书 第295节(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因为只有一个人深刻的领悟了“死亡的意义”,才会拼了老命的去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如此才能真正安下心来去做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

那么死亡有什么意义?

死亡没有意义,只是简单的不存在,简单的虚无,即人一旦死亡,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你的存在,或许你牛逼的化成了“波能量”,但也还是不存在。

如果你存在,那么你将渴望加入到尘世的风起云涌,那么世界“灵异大战”将生生不息,然而“灵异大战”是不存在的,所以你的死就是彻底的虚无。

那么死亡真的没意义吗?

他在文稿中写到了关于精神修炼的心得,他说精神修炼是基于两种思考方式而存在的,一种是有意识的外部思考,一种是无意识的内部思考。

有意识的外部思考是一种“关于时间的思考”,这种思考以自身存在的时代为节点,向久远的过去追溯,并且综合的去畅想未来,这是精神修炼的横向思考。

这种基于对“时间”的思考,其实就是基于对“时间惩罚”的恐惧产生的思考方式,是求得“时间永生”的思考法门。

最终他在这种思考中找到了“著书立说”这样的精神不死的方式。

他这种思考,在《抱朴子外篇》中多有展现,诸如《勖(xu勉励)学卷三》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那些贤人为人生在世的短暂而感伤,担心去世后没有任何名声留于世上……感念时光如电逝者如斯夫……所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温故而知新……

不会的,不然就没有人死或轻如鸿毛或重如泰山之说了,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死亡的意义是人活着的时候赋予给它的。

一旦一个人为了人类整体利益而存在着,那么他的死亡就有了极大的意义,重如泰山就由此而来,但是这种意义如果用抬杠的话说,又是别人赋予给个体的,所以在寻找这种意义的时候,人极容易陷入精神分裂,还是慎入为妙,只要你找到你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就可以了。

我们中国人是比较忌讳谈论死亡的,也从不考虑死亡的事情,所以大部分人只会从“活在当下”来考虑问题,这样狭隘的时间思考模式,就带有了深刻的务实主义色彩。

或许有些人还被孔子所说的“不知道活着,怎么能知道死亡呢?”这句话迷惑着。

老孔这个家伙说的这句话,很显然具有极大的迷惑色彩,他如果没深刻的理解死亡的意义,就不会东奔西走去传播自己的“精神学说”,或许如佛陀端坐于菩提树下,是更好的存在。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人感念时间如流水,飞快的流逝,担心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唯恐死后没人记得他,所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从这里,咱们可以看出葛洪写这段话的心理动机,很显然他是惧怕自己死后没有人记得他,所以想留名声于后世,而留名于后世的办法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然后在文化行业有所贡献,他这种“后世留名”的做法其实就是精神不死的一种方式。

这和现在有的作家说什么自己要在死前,写出垫棺材板的大部书是一个道理。

这种方式不是为了博所谓“虚名”,而是为了能给人类留下点东西。

我认为,这种基于时间的思考,是一种基于生命必须死亡的“倒推”思考模式,即“向死望生”思考模式,说的再简单点就是,向着死亡的方向思考,然后去“看”生存的意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