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在1967年的生活 > 在1967年的生活 第16节

在1967年的生活 第16节(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些菜在安山大队绝对是头一份了,季明宇季明安两人看到了,直呼道:“过年真好,要是天天能过年就更好了。”

季明珠笑着说:“会的,我们会越来越好,以后天天像过年。”

现在是文革期间,不许祭祖,也不许给祖先烧纸,连放鞭炮也不行,所以年夜饭做好后就可以吃了。

不过在吃之前,季明珠他们三人还要在主席像下背一次红宝书,要“坚决遵从主席的思想,贯彻落实主席的方针。”

吃过年夜饭后,剩下的就是守夜,现在也没啥娱乐活动,季明珠想着,干脆和季明宇他们说:“明宇,干坐着太无聊了,不如咱们来做灯笼。”

之后几天,大队里的欢声会越来越多,因为过年是个大日子,再抠的人家也会在这段时间做上好吃的。

富裕点的人家会选择蒸白面馒头,鸡吃不起,肉怎么也要买一些。

至于穷点的人家也会选择蒸三合面馒头或者高粱馒头,肉吃不上猪下水也要买点回来。

大年三十,年夜饭就是最重要的。

季明珠从早上起来,就开始准备年夜饭。

季明宇两兄弟听了都很感兴趣,不过季明宇还是说:“姐,我们不会做啊!”

“没事,姐会,”季明珠大手一挥,表示做灯笼很简单。

当然,季明珠会做灯笼,也是上辈子在孤儿院学的,那时候孤儿院经费紧张,为了让孩子们能吃饱,孤儿院就会去领一些像糊灯笼,串珠子,穿花朵等手工来让小孩子们做。

那时候做的好的小孩子还能得到食物奖励,季明珠为了食物,没少在这种小手工上花心思。

在蜀地,年夜饭必不可少的是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第二就是鱼,‘鱼’谐音‘余’,寓意年年有余;第三就是鸡,象征着全家有福。

当然,只有家里有条件,还可以多准备一些菜,季明珠今年就从公社抢了两斤羊骨,所以季家的年夜饭又多了一道羊骨汤。

季明珠忙着做年夜饭,季明宇也没闲着,早早的他就跑去红阳公社的供销社里买上主席像,拿回家来贴在堂屋中央。

这也是这个年代的特色,以前过年都是贴上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等神仙的画像,现在因为破四旧不允许贴了,大家就改成贴主席画像,因为主席现在就是人们的信仰,在人们心中就是最值得尊敬,爱戴的人。

到了傍晚,季家的桌子上就慢慢的摆上了羊骨萝卜汤,红烧鸡,酸菜鱼,炒年糕,麻婆豆腐,酥肉丸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