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267章 盐税四千万?

第267章 盐税四千万?(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产量已经超过两宋,但还不如元朝。

不过这是朝廷规定的产量,在全年雨天等影响下,有时小雨,甚至下雪天也能煮的情况下,所以基本是超出这产量的,但雪天即使有太阳晒盐时间也会比较长。

瞿来这时道:“上个月天气较热,有时下雨都是大太阳,可以接着煮。”

“上月产量是三十二万斤,比朝廷规定产量,多了十二万斤。”

“朝廷奖励政策是,五分之一。”

面积是两百亩,按照他们夏季的蒸发海水量,每天可以蒸发的海水量大概在五百到七百吨左右,以百分之一含盐量算,可得到粗制海盐五到七吨。

再经过二次加工,大概可以得到略少的精盐,总体也在四到六吨左右,他们通常算五吨。

整个过程大概要两到三天,也就是三天得到五吨左右的精盐。

马光祖立刻在心里盘算起来,但他不是数学出身,算了半天没算清,还是瞿来给他递了个纸条过来,上面早写好了。

因为他们采用晒煮结合,所以只要不下雨,天气不是很冷,还可以继续煮。

“即这十二万斤的卖价,有五分之一是给灶户们的提成。”

“另五分之一,是盐业公司,所有官员,包括马大使等的奖励。”

“。。我也有?”马光祖真是听的不敢相信。

通常松江这边全年下雨加极寒天气,约一半左右。

即每年有六个月是可以晒盐和煮盐的,考虑到有阴天太阳不足,时间会比较慢。

他们就按五个月计,全年要求产量为一甲(十灶)为两百吨,约四十万斤。

一团为四百万斤

盐业公司五个盐场六团人,约六百户,三千人左右,年产精盐两千四百万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