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七玉道尊 > 第二十二章 四家议江南旧时事

第二十二章 四家议江南旧时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最终,文帝之子登基为帝,史称惠帝。晋

王楚裕坐镇中枢,辅政监国,主持大局。

五载匆匆,宋国军力、财力、武力、民力均有所增长,而惠帝已至十六成年。楚裕遂免冠去爵,还政于君。

惠帝感其恩、畏其威、戴其德、惧其势,不允。

楚裕含泪面圣上奏:臣受两代帝王信赖,托军政国事于我,我没有特别大的能耐,是君主看我还算忠诚勤勉。数年来我兢兢业业,不敢有片刻松懈,更不敢因为被授予摄政之权就狂妄傲慢。如今陛下英武年长,朝堂遍布俊贤,国家蒸蒸日上,而老臣我已经四十好几,多年的征战,膝下却没有一儿半女,请陛下怜臣的微末之功,准臣卸官修养,传宗接代。

为避免燕末旧事,将汉军和整个汉国托付给了大将军郭威。

郭威长于军阵,在确定了汉人无法与胡人马上争锋后,壮士断腕,舍弃了燕云之地,在华北平原上,以步兵车阵对抗契丹铁骑,并大力开发弩箭和火器,终于赶走契丹,不复五胡乱华旧事。郭威于是在洛阳建国大周,史称周太祖文皇帝。

郭威在位十年,名义上统一了北方,临终传位给郭荣,并嘱咐一定收复燕云、灭亡契丹:“周师北伐燕云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周世宗郭荣,这位唐末以降最杰出的帝王,在位三十年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重视工商、大兴教化,使大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商业发达,中原经济、文化全面复苏。他又注重军械研发,大力整顿武备,数次南征北战均大获全胜,被誉为“不败帝皇”:先败西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再败西凉,夺取兰、凉、甘、肃四州;南摧南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连克十八州三关;远征漠北,大败契丹;两下江南,两帝乞和,天下进入相对安定的治世。后传位高宗,留下“天下战乱百年,当休养生息三十载方可议江南”的遗训,谥号睿明神威仁孝武皇帝。

同北方类似,唐亡之后,南方在百年间数次更迭:淮南道行军大总管杨行密割据江淮、定都金陵、建国吴;荆南道行军大总管高季兴割据荆南、长沙等中南地区,定都江陵、建国陈;之后江陵大族家主萧道祢取陈而代,建国梁;后不久吴国将领徐温废立吴主,把持吴国朝政,至其子徐浩灭吴建齐,定都金陵,后逢北周攻打,淮南尽丧,徐浩病逝,国都南迁至杭州,途中在陈桥发生兵变,齐国的兵将既不愿继续征战,也不愿一个奉幼子为自己国主、统帅。最终,大将军楚祐被众兵将推举而出、黄袍加身,在陈桥誓师称帝,还军于民,后与决议北伐契丹的北周世宗郭荣议和,保全了江南的安定,但南北分界线也从之前的淮河一线南推至长江一线。

楚祐都建杭州,立国大宋,议和北周,结交萧梁,整顿内政,鼓励农桑,组建水军,发展武备,于是政通人和,风调雨顺,江南之地数年大丰,国力民生开始恢复过来。

三十八年前,宋文帝突然遇刺驾崩,宋国京中大乱,当时在外领军的国之柱石、晋王楚裕,急速回京,群臣惊惶。

楚裕却并未安抚朝堂,而是悲恸不已,辞官守陵而去,一时间晋王贤德仁孝之名大盛。

时宋国,民少国寡,主幼臣强,朝堂、军方皆推举楚裕为帝,楚裕坚决不受,直泣皇兄恩宠有加、不敢或忘。

当时宋国文有赵王、夏王,武有晋王、魏王,经过文帝十年的休养生息之策,国力大增,只差一个主心骨,诸王皆有其心,独晋王一力强推文帝幼子为帝,诸王从旁辅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